美丽的神话2235
#保定市目前的发展重心在哪个方向#
保定在未来,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重要的增长极。其面积达2.219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3.5个上海,10个深圳,22个纽约,185个巴黎。
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保定。在未来十年,京保雄一体化协同发展,会推动京津保一体化协同发展,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。最具发展爆发力的当属保定雄安双城的崛起。
那么目前保定的发展重心在哪些方向呢?
—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:
构建京雄保一体化的新格局。
产业协同: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,重点发展生命健康、空天信息、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交通互联:与雄安构建1小时交通圈,建成石雄城际铁路,加快雄忻高铁项目建设,做好2027年通车的准备工作以及文旅经济相关工作,推动保定东站交通枢纽及市区地铁规划(R1线)上马。构建“四纵三横”高速公路网、“米字型”铁路布局,与北京、天津实现无缝对接。
科技创新:依托京津驻保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,构建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。
二、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,培育新质生产力
保定以“7+20+n”现代产业为核心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。
先进制造业:朝着电力、汽车、氢能三个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。电力及新能源装备要开拓国内、国际商贸市场。以长城汽车为龙头,带动氢能产业发展,促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同光半导体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。
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:鼓励低空经济发展,保定拥有江城、定兴等6个军用机场。其空域覆盖全市大部分1千米以下区域,其中江城机场正在改扩建为京津冀最大的综合型航空运动基地,未来将承担赛事举办、飞行培训等功能。阜平县投资33亿元建设通用机场,规划覆盖无人机制造、低空旅游等全产业链。白沟新城开通河北首条低空物流航线,无人机15分钟内可完成雄安至白沟的货物运输,大幅降低成本,主城区实现无人机配送急救用血,从血站到医院仅需20分钟。野三坡直升机空中游览、太行水镇低空观光等项目已投入运营,游客可从空中俯瞰易水湖、太行山脉等景观。来源七山度假区推出滑翔伞、热气球等体验项目,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。保定作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,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期投入900架植保无人机,作业效率提升三倍以上。保定与北京房山区、雄安新区签署协议,共建京雄保低空经济产业带。保定引入中关村丰台园、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,推动“北京研发+保定量产”模式。保定已形成“整机制造+零部件+服务”的完整产业链。拥有天启通宇、数字星球等11家整机制造企业,中航向阳、玄云涡喷等1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,以及岱霏技等61家服务企业。例如,天峋创新与玄涡喷相邻而居,实现无人机研发与动力系统的无缝协同,推出续航一小时以上的混合动力消防无人机。
保定低空经济的发展,在数字保定、无人机研发、制造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政务、医疗、农业、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农业现代化:保定进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,粮食产量达84亿斤,玉米单产创全国纪录,保定环京蔬菜基地发展绿色经济,实现增效、增质、增收,安国中药材精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三、城市空间优化与品质提升。
保定的总体国土规划,形成“东拓、西优、南联、北延”的空间格局。
东部高铁新城:是保定新的增长极,规划40平方公里区域(在县级城市中属于中等或偏上水平),重点建设国际医疗基地、中国古动物馆(保定自然博物馆),并计划1 - 2年内启动市内地铁建设,打造“零换乘”综合交通枢纽。
西部生态新城:以一亩泉镇生态修复为核心,采取“产城村联动”模式,突出特色种植、传统文化体验、研学美育——打造“保定之源”项目,融入文旅元素,形成“城水共生”一体化空间。
北部产城融合:在漕河两岸布局中关村创新产业园、国家植物园,打造科技创新高地。
南部产城融合:以长城汽车为龙头,以雄新高铁保定南站为契机,形成多功能城市新区,推动职位平衡,形成“生产—生活—生态”一体化空间。
四、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双轮驱动。保定抓住1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,守护3000年未曾间断的文明历史,大力发展文旅经济。
文旅融合创新:通过“博物馆之城”“书院之城”“大学之城”“汽车之城”“奥运冠军之城”等IP,将文化园、体育园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。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的科普、直隶总都署的AR导览,串联太行步道30余个景区等,2024年吸引游客1.2亿人次,旅游收入1322亿元,乡村音乐、保定马拉松等节庆赛事,进一步提升保定城市影响力。
生态绿色发展:蠡县10万千瓦风电项目填补全省平原风电空白,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居全省第二;白洋淀流域治理、环城水系生态修复工程,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7.2%,PM2.5浓度降至44微克/立方米。
五、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提质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