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伶521
【保定成北京都市圈核心!年承接441个疏解项目,GDP增速领跑河北】
当北京的地铁线路向南延伸,保定正以“带刀侍卫”的姿态,悄然重构京津冀的经济版图。作为北京都市圈唯一与雄安新区“政区合一”的城市,保定2024年承接京津疏解项目441个,总投资2860.5亿元,GDP增速达6.8%,连续三年领跑河北。这座距离北京仅140公里的城市,正以“南大门”的区位优势,成为首都功能疏解的“第二承接地”。
保定如何“绑定”北京
保定与北京的绑定早已超越地理距离。2024年,保定东站日均到发列车超200列,京雄保R1市域铁路预计2027年通车,届时保定至北京大兴机场仅需30分钟,至金融街通勤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。交通的“硬联通”背后,是产业的“深耦合”——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362家企业入驻,其中85家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年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元。更直观的是,2024年保定异地就医购药直结人次达136万,京津参保人员来保就医人数增长314%,医疗协同让“北京看病、保定康养”成为新常态。
从“护城河”到“增长极”
保定的崛起绝非偶然。作为京津冀“金三角”的核心节点,保定同时承载着“服务首都、联动雄安”的双重使命。一方面,保定规划建设17个产业转移基地,总规划面积达1149平方公里,重点承接新能源、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。长城汽车在保定的森林生态体系,已实现混动、纯电、氢能三轨并行,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突破40%。另一方面,保定依托雄安新区,打造“医车电数游”五大产业集群,国际医疗基地内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、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等项目已进入试运营阶段,年接诊能力超千万人次。
特大城市区的“拼图”
根据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,保定与雄安新区将构建“一城双核”格局,未来十年内人口规模有望突破1500万。这种“特大城市区”的雏形,正通过交通、产业、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加速成型:京雄商高铁、雄忻高铁、石雄铁路等干线铁路在此交汇,保定将成为京津冀轨道网络中的“超级枢纽”;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达499个,总投资超3837亿元,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河北第一。
当北京的科技创新与保定的产业转化深度融合,当雄安新区的规划红利与保定的承载能力叠加释放,这座曾经的“直隶首府”正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历史舞台。保定不再只是北京的“南大门”,更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“动力源”。毕竟,在都市圈的竞争中,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与强者共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