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近年来,保定市在经济发展、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规划,以下是一些关于保定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:
1. "京津冀协同发展":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,未来将加强与北京、天津的产业对接和功能互补。保定市将依托其区位优势,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。
2. "产业转型升级":保定市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同时,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方向发展。
3. "城市品质提升":保定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提升城市品质。重点推进交通、环保、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。
4. "文化旅游发展":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未来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,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。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,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5. "绿色发展":保定市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。推进节能减排,发展循环经济,打造绿色低碳城市。
6. "科技创新":保定市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,培育创新型企业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,吸引高端人才,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。
总之,保定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城市举报 -
保定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
保定当前的城市格局,以旧城区为参考点,四个方向的发展相当不均衡。近20年来,北部新城形成一定规模,东部发展也相对显著,西部受制于工业区的逐渐衰落似乎放慢了脚步,南部则是发展相对缓慢,有点不进则退的意思。确实,南城从城市面貌上来看,三丰路像一条天然的界限,再往南就有点大县城的味道了。环城公路的修建,唯独南边修到二环,东西北均有三环。但是保定如今的城市格局,以及南城发展缓慢的现状,跟历史原因有很大的关联。
先回顾一下保定的城市发展史——
自从北宋建城起,保定古城区的格局基本未发生大变化。城市的扩展跟城关片区的发展联系紧密,城关的繁荣程度又取决于交通。在古代,西门和北门是各地来往人流的主要通道;南门外因为有府河码头也相当繁荣;唯独东关一带,一派田园风光,相对没那么热闹。
发展到清末,京汉铁路纵穿保定西关,设火车站,导致西关的交通和商业持续繁荣至今。而南关的航运业,解放以来随着府河流量减少,目前已完全停运,周边的发展也随之缓慢。而同期西郊工业区的建设和崛起,使得保定的城市重心逐渐西移,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基本是东西两个组团的格局。
1990年代以后,相继规划了好几个新园区,西北部的高新区、西边的高新区西区,还有东边的华北工业城。我们看到,当年的园区规划似乎把南城忘了。只是后面高新区发展较快,于是城市的扩张逐渐向北转移。本世纪初,与高新区连片,又出来个北部新城中央居住区的概念。至此,保定一路向北的发展趋势,似乎已不可逆转。
有一点很重要,一个城市的发展,交通总是起到决定作用。典型例子,石家庄和郑州都因铁路而发迹。随着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在保定东部落子,东部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。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国家级新区落户东北面的雄安三县。保定未来继续向东、向北发展已成为必然。
在保定中远期的规划中,除了对接雄安新区,北部还规划建设漕河新区,逐渐连片徐水,北部组团范围进一步扩大;东部目前发展范围局限到京广高铁线以西,但是继续向东已是大势所趋。保定东站扩建,至雄安和新机场的城际铁路,还有远期的地铁线路,将共同撑起东部发展的框架。
回到南部的话题,以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。现在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巨无霸企业,那就是长城,不过南边似乎也只有个长城。往后的发展,围绕长城和汽车产业做文章应该是个方向。只是南边的市政和基础建设确实较差,要想富先修路是有道理的。还是从基础做起慢慢来比较现实。
举报 -
举报